学校就像是一列火车,来来回回,学生上车以后沿途风景或绮丽、或跌宕,无论如何,总会有到站的一天。每年送走毕业生,我们都希望这群正待起飞的雏鸟能飞行万里,让自己身上的羽毛长得更为丰满。以下3位质优生即将出发到台湾和中国留学,临行前,学校特安排了一场行前发布会,本校《芙中风华》也特别为他们做了访谈,谈谈他们对母校的栽培感想,以及留给学弟妹勉励的话语,让学弟妹们对学习更具信心。
这三位质优生即是2016年度毕业的邱普恩 、张柏骏 与丘信耀。他们的档案分表如下:
对母校培养的感言
普恩非常感谢芙中母校给予他很多机会,自认在马来西亚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,但是近年来学校越来越开放,提供各种平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专长,所以不管在哪个领域他都有机会接触。
柏骏则表示,在芙中求学这几年,他看到学校的包容心,尤其对犯错的学生都给予机会改过自新,记得他在初中时也曾犯错,甚至还被记了大过。若学校没有这样的包容心,他说,也不会有今天的张柏骏。更重要的一点是,老师和同学们都愿意花时间进行交流,因为如果缺乏交流,那就无法进一步学习和成长了。
信耀说:他的强项是在物理方面,感谢学校每年都派他参加全国科学营,毕业后也有机会帮忙筹办这项活动。所以升学所选择的科系也是物理系,在这里要再次和学校说声谢谢,尤其在申请台湾教育部奖学金方面不断给予建议和帮助,才得以顺利到台湾念书,对于母校的栽培将铭记在心。
对未来的规划
普恩说:他已设定在3年半左右取得大学文凭,2年至2年半完成研究所课程,毕业后会回到马来西亚寻找工作,因为他发现中国在大马设立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公司,相信届时能把在中国所学的一切运用得上。
柏骏则表示,原订计划并没想过要到中国留学,而校长一直灌输知识不能只局限在某个领域,东西方各有优势,所以他也希望在结束北大的课程后,未来能到西方继续深造,学习不一样的文化思维。
信耀认为,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,并没有说要固定待在一个地方,选择到台湾念书,某方面也是为了体验当地的人文气息,唯肯定的是,会留在研究机构作深入性发展,目标是成为一名物理教授。
想对学弟妹说的话
普恩要告诉学弟妹:芙中办校理念是成就你多元能力,问题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。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让同学们预先培养步入社会后处理事情的技巧,机会就放在眼前,而老师的角色是引导,学习多寡最终还是得靠自己主动和积极。但有一点必须说的是,中庸——这两个字很重要,在办活动之余,不能忽略课业学习,这是身为学生最基本该做好的事情。
柏骏则希望学弟妹记得一句话——无论到那个地方都会有机会,只要好好把握,都可闯出一片天。
信耀则激励学弟妹:放心做自己想做的事,不要被太多顾虑牵制,也不要害怕失败,因为总会有第二道门在等着你。
校长的结语与叮嘱
只要认真学习,到哪所大学都相差无几。我建议学生到中国留学,是因为该国一带一路政策会影响东南亚未来经济趋势,个人认为大学阶段先打好母语教育基础,然后再到西方国家学习,世界观就会扩大,不能单纯倾向亚洲思维,能做到东西方兼容才是最理想的状态。我也希望他们未来成就不会只停留在大学,学术上应该可以往更高攀升。
欣慰的是,我们这3位学生不论在学术、演艺或运动都能全方位发展,在处理事情方面也让人满意,譬如说我一直告诉他们,拿到某大学的优惠后,不要三心两意申请别的学校,因为这么做会卡掉别人的名额,要懂得尊重学校以及所有帮助过他们的老师,这一点,他们都有做到,证明芙中并非培养只会考试不会处理任务的书呆子而已,随着校园风气和学习生态越趋开放,我们非常乐意给机会学生发挥所长,看见学生们能一点一滴建立起社会能力,让校方深有成就。
他们3位现身说法的目的是给学弟妹作为学习榜样,甚至是可超越的目标。
至于柏骏刚提到的包容,这也是为何我常和训育处说,要尽量给机会犯错的学生,只要耐心指正他们就会改变,因为过去很多校友初中程度并不好,但是上了高中或大学,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。
最后,校长希望未来他们有机会可以回到母校,继续和学弟妹分享在外求学的所得所知。
资源中心赖依玲助理报导